專任師資範例
最高學歷 |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|
專長 | 國語文教材教法 課程設計與發展 國語文教科書設計 閱讀理解教學與評量 語文與多媒體教學設計 |
校內分機 | 55433、62332(語文系辦公室) |
yuchien0423@gmail.com |
2004 | 國家層級課程管理之研究: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為例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|
2011 |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之研究~以臺灣、中國、香港、新加坡為例 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(本論文獲國家教育研究院博士論文獎助) |
2004 | 如何使電腦網路與語文結合。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(主編), 語文之鑰:提升語文能力的途徑與方法(頁 235-248)。臺北:編者。 |
2005-2009 | 臺北市國民小學基本學力檢測計畫成果報告書(作文題結果報告撰稿人之一)。 |
2011 | 陳欣希、劉振中、連瑞琦、許育健、林冬菊、吳燕燕。閱讀理解文章與試題範例。臺 北:教育部。 |
2012 | 許育健等。閱讀問思教學手冊。臺北:教育部。 |
2013 |
PIRLS 閱讀理解四層次與故事體文章提問設計示例。載於翰林文教出版公司(主編), 愛教育專刊(頁 24-27)。新北市:編者。 許育健等。挑戰閱讀理解力 3。臺北:螢火蟲。 |
2011 |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之研究~以臺灣、中國、香港、新加坡為例 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(本論文獲國家教育研究院博士論文獎助) |
2014 | 許育健等。有效提問。臺北市:親子天下。 |
2015 | 許育健。高效閱讀:閱讀理解問思教學。臺北:幼獅文化。 |
2016 | 許育健。國語文教科書設計理論與實務。臺北市:五南。 |
2017 | 許育健等。智慧閱讀:多媒體語文教學模式與實踐。臺北:幼獅文化。 |
2002 | 正視國民資訊教育素養。國教新知,48(4),1-31。
語文領域課程實施相關問題初探。教師之友,43(4),8-14。 國語文領域課程小組角色任務初探。課程與教學通訊 11,16-23。 |
2003 | 九年一貫課程語文領域的困境與解決之道-單元統整教學設計。 教育資料與研究,52,68-74。 |
2004 | 九年一貫課程國家層級課程管理之探討。課程與教學季刊,8(1),13-30。
【TSSCI】 學校層級課程管理之探討。中等教育雙月刊,55(5),46-59。 教科書在國語文教學中的角色與應用。國立編譯館館刊,32(1),67-77。 兩性教育議題融入教科書現況之研究。國立編譯館館刊, 32(2),15-41。 |
2005 | 高新建、許育健。臺灣課程研究趨勢分析與比較:1994-2003。教育資料與研究, 65, 54-73。 |
2008 | 溝通的開始、許我一個句子-句子教學活動設計。國文天地,24(4),32-37。 |
2012 | 「數位教材融入於教學」,抑或是「教學融化於數位教材」?電子教科書設計與 使用之省思。臺灣教育評論月刊,1(8),30-32。 |
2013 | 信息技術配合閱讀教學。中國信息技術教育,170,22-23。
許育健、許如菁。從一則「不適任」的故事談起。臺灣教育評論月刊,2(12), 4-7。 遇見閱讀、認識理解。閱讀理解專刊,1,58-67。【2013.9.18】 閱讀 2.0:資訊科技時代的數位閱讀力。教師天地,187,19-33。 |
2014 | 為學習而設計的評量:以國語文定期評量之審題為例。教師天地,188,25-31。
林雅鳳、許育健。關於行動學習的幾項思考與建議。臺灣教育評論月刊,3(7), 63-66。 |
2016 | 許育健、高新建。國小本國語文教科書設計歷程之現況與省思:以臺灣、中國、 香港、新加坡為例。課程與教學季刊,19(1),59-84。 |
2002.05 | 九年一貫課程管理策略分析。「第五屆課程與教學論壇」發表之論文,國立臺北 師範學院。 |
2003.10 | 我國學校層級課程管理的檢討與展望。「課程領導與管理教育論壇」發表之論文,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。 |
2004.01 | A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“Gender education” into current textbook。「ICSEI 教育論壇國際研討會」發表之論文,荷蘭 Rotterdam。 |
2004.06 | 高新建、許育健。臺灣課程研究的回顧與展望。「第十屆課程與教學論壇──課 程與教學革新的反省與前瞻」發表之論文,國立臺灣師範大學。 |
2005.04 | 高新建、許育健。臺灣課程研究趨勢探究──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。「第七 屆兩岸三地課程理論研討會:課程發展、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更新」發表之論文, 香港中文大學。 |
2005.06 | 高新建、許育健。臺灣課程研究趨勢分析與比較。「課程發展的國際經驗學術研 討會」發表之論文,國立臺北師範學院。 |
2006.04 | 許育健、高新建。誰說的話?說誰的話?──臺灣課程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。「華 人社會的教育發展學術研討會」發表之論文,澳門大學。 |
2006.06 | 回首殖民時期漢文日漸凋零的足跡──日治時期漢文課程政策探析。「第十四屆 課程與教學論壇──課程與教學研究的多元取向研討會」發表之論文,國立臺北 教育大學。 |
2008.05 | 高新建、許育健、黃善美。跨越學科及圍牆邊界,開啟高中校本課程~以中山女 高高瞻計畫新能源課程發展為例。「第十八屆課程與教學論壇」發表之論文,國 立花蓮教育大學。 |